□陆玄同
(资料图)
最近读《资治通鉴》,读到荆轲刺秦,突然脑子里冒出来一个问题,荆轲能改变什么?虽然这篇文章,上学的时候也学过,但没这样想过。
结果是明确的,荆轲失败了,没能完成燕太子丹的希望和任务。作为一个侠士,或者说死士,他因义气千秋而名垂千古。
事实上,不管荆轲能否成功刺杀嬴政,他都不可能活着回去。何况他还是在各种条件不成熟的情况下,被太子丹催促起行的。天时地利人和,他只占了一个地利,连这个还是通过贿赂嬴政的宠臣才实现的。
明知不可为而为之,可以说是勇,也可以说是不识时务。但“识时务”这个词总让人不舒服,因为时代的更替,社会的演进,就是因为那些“不识时务”者推动的。
但有一点是明确的,不管荆轲识时务还是不识时务,当下的大势他还无力左右。秦国战争机器发动,不是一个人的冲动,而是奋六世的积累,自商君变法强军以来,这颗种子就种下了,扫六合一统天下。
所以说,即便嬴政真的被杀,对秦国统一天下的大势不会有冲击,不管秦国谁来做皇帝,他的意志也改变不了整个秦国对于大天下的渴望和憧憬,即便有点影响,也不过是让燕赵多延续两年罢了,避免不了被灭国的命运。
毕竟当时的秦国朝堂上,王翦是统帅秦军的上将军,蒙武驻守九原防御匈奴。李斯是廷尉,国尉貌似是尉缭子,当时他们都对嬴政忠贞不二。即便易主,他们也不会让战争停下来。秦国的制度决定了他们的权力和威望来自一场场战争。
话说回来,历朝历代,杀一个皇帝,解决不了什么问题。荆轲之死是必然,燕国之祸也是必然,谁都不能改变。
况且,当时韩国已经灭国,剩下的五国也没有自己的护国柱石了,善战的老将军都因谗言被废。可以说,这些国君们本不是雄才大略的主,偏听偏信,不断地内部消耗,致使元气大伤,在外部侵略的横扫下只有灰飞烟灭。正是,灭六国者六国也。
改变历史走向的,往往是一些小人物,不过他们是被历史湮灭的,很少有人能在历史上留下只言片语,更多地是附加在名人身上,为他们增辉添色。
荆轲所传递出的,是士为知己者死的侠士精神,不管是专诸,聂政,亦或豫让,都是如此。他们为一人而殒命,便是死得其所,这是刺客的信条。但他们左右不了时势,不过是在奔涌的大江大河里激起一圈涟漪。
历史延续了五千多年,这其中类似的故事也在一遍遍演绎。朝代更替,不变的是受苦受累的普通人。他们构成了一个国家的基础,也是最无力的一个群体。他们在历史上是存在的,但在史书里几乎是隐身的,想知道他们的命运,要扒开历史的缝隙,在一个个政治家和权臣兴衰沉浮的轨迹里探寻。
关键词:
X 关闭
X 关闭