有老师开班会鼓励孩子打小报告?专家:孩子间应建立平等、友爱的关系

2023-04-28 18:34:19   来源:腾讯网

央视网消息:上学时的你,想必“班会”“家长会”“联欢会”一定都经历过,但“告状大会”你见过没?近期,社交媒体上个别幼儿园老师,甚至小学教师在班里开起了“告状大会”,并拍摄视频上传到网络。视频里的老师鼓励班内的小朋友轮番到镜头前“告状”,让他们“有苦的诉苦、有冤申冤”。


(资料图片)

看着小朋友们天真烂漫地或讲述被同学们“欺负”的“故事”,或揭发其他同学违反规则的言行,手机前的你是否也会思考,“告状会”将给孩子们带来什么样的影响?对此,央视网《新闻+》栏目连线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研究员储朝晖,他认为,在一定程度上,“告状大会”不具备教育意义,无助于孩子之间健康平等关系的形成。孩子之间的矛盾冲突应该用友谊、沟通的方式化解,而不是“告状”这种带有“离间”意味的方式。

《新闻+》记者:如何看待个别教师拍摄所谓“告状大会”的行为?

储朝晖:这个方式肯定不适合教育。这种告状会实际上在孩子之间起到离间的作用,显然的是不符合教育的一些基本规则,也不符合教育的价值取向。在一定程度上,我们可以认为它是一种反教育,对人的成长发展是不利的。

我认为最关键的是要培养孩子们平等协商的意识和能力。因为在孩子的未来成长过程中,他会遇到很多与自己不一样的人,见到很多自己可能不会去做的一些事。如果我们把自己当做一个标准答案,或者是将自己作为一个道德楷模并以此标准去看待别人,就处不好人与人之间的关系,最后也会使得这个社会变成一个非良性的社会,所以这样的方式显然不适合在幼儿园、小学和各级各类学校使用。

《新闻+》记者:所谓“告状大会”能够解决孩子的问题吗?

储朝晖:让孩子内心把“苦”和“冤”过度地放大,事实上他很难正确地对待社会,正确地对待他人,也很难与他人有一种平等的关系,这很容易放大他内心中一些主观臆想的内容或情感。

无论孩子告状的事情是真实的,还是主观想象的,都会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伤害。通俗地讲,话说出去就很难收回。所以对孩子的教育要从孩子的健康成长考虑,而不能够有其他的这种短期的功利的,或者带有偏激的一种考虑。

老师对于这样一种现象应该有明确的、深刻的理解,不能通过“告状大会”的形式挑起同学之间相互发泄负面情绪。而应该是让他们有更多地沟通,更多地了解,更多地相互学习,相互包容,这个才是我们教育当中应该积极去努力做的工作。而不应该用这种用这种方式让他们之间形成更激烈的矛盾,更宽的鸿沟。

《新闻+》记者:教育工作者怎样正确对待孩子之间的矛盾?

储朝晖:教育工作者首先还是要对孩子有深度的了解,对孩子的成长发展、心理、生理,对他的特征有更加全面的了解。在此基础上,应该立足于建立孩子之间的良好沟通、良好关系、良好互动,让孩子成为一个良好的集体,共同的成长发展。

在这个基础上,我认为还应该注意,同伴之间本身就存在一种教育关系。不只是教师对学生的教育,在同伴之间形成一个相互成为朋友、相互学习的一种关系,更有利于一个群体、孩子个体的成长。

攻击性是孩子们天性中存在的,也是正常的。这就需要孩子通过他跟另外一方建立良好的关系,通过明确自己与别人之间的平等关系来赢得朋友、赢得友爱、赢得友谊,通过这样的途径来逐渐化解攻击性行为带来的负面效应。不能够再用“告状大会”的方式去挑动攻击性,让他们的攻击性有进一步的发泄渠道,我觉得这是学校和教师应该注意的。

关键词: